綠樹交加山鳥啼,
晴風蕩漾落花飛.
鳥歌花舞太守醉,
明日酒醒春已歸.
--歐陽修《豐樂亭游春詩》

春天是美好的,生發的,是播種的季節。提起春天,我們的腦海里
會涌現出春山蒼蒼,春水漾漾的秀美景象。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,在
中醫看來春季非常適宜養生、保健。

《黃帝內經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篇》有這樣的論述:春三月,此謂發陳
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于庭,被發緩形,以使志生,
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逆之則傷
肝,夏為寒變,奉長者少。

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,在萬物復蘇、欣欣向榮的春季,人們應該早睡早
起,披散頭發,解開衣帶,使形體舒緩,放寬步子,在庭院中漫步,使精
神愉悅,胸懷開暢,保持萬物的生機。不要濫興殺伐,多施與,少斂奪,
多獎勵,少懲罰,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,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養生菜,既能夠促進消化,還可以防止便秘等,下
面就一起來看下春季養生食療小妙招有哪些。
食療篇
春筍
春筍可“利九竅、通血脈、化痰涎、消食脹”的功效,現代醫學證實,吃筍
有滋陰、益血、化痰、消食、利便、明目等作用。春筍營養豐富,水分充足、
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、磷、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,特別
是纖維素含量很高,吃筍有幫助消化、防止便秘等功能。
但是本身已經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更不可大量食用?;加心虻澜Y石、腎結石、
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胃出血、肝硬化、食道靜脈曲張、慢性腸炎、脾胃
虛弱等疾病的患者都不宜多吃筍。

春薺(薺菜)
薺菜歷來是藥食同源的佳蔬,薺菜性味甘平,具有和脾、利水、止血、明目
的功效。常吃薺菜可利肝氣,能夠名目,吃薺菜對脾氣暴躁、血壓增高的高血
壓患者有好處;有涼血止血的作用薺菜能喚起人的食欲,消化積食瘀滯。薺菜
所含營養素平衡,并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,春吃薺菜有助于增強機體
免疫功能,降低血壓、健胃消食。

香椿
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,春季香椿新枝嫩葉口感最好,香椿不僅香味濃
郁營養豐富,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。中醫認為:香椿味苦,性寒,有清熱解毒、
利濕、利尿、健胃理氣的功效;香椿獨特的味道,還有醒脾開胃、增加食欲的作
用。

注意事項
按中醫觀點,春季養陽重在養肝。在五行學說中,肝屬木,與春相應,主升
發,在春季萌發、生長。因此,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。
且春季是細菌、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,肝臟具有解毒、排毒的功能,負擔最重
,而且由于人們肝氣升發,也會引起舊病復發,如春季肝火上升,會使虛弱的
肺陰更虛,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。中醫認為,春在人體主肝,而肝氣自然旺
于春季。如果春季養生不當,便易傷肝氣。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,保持人體
健康,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。
唐代名醫孫思邈說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養脾氣。”意思是當春天來臨
之時,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,多吃些甜味的飲食,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
人體脾胃之氣。中國醫學認為,脾胃是后天之本,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,脾胃
之氣健旺,人可延年益壽。但春為肝氣當令,根據中醫五行理論,肝屬木,脾
屬土,木土相克,即肝旺可傷及脾,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。中醫又認為,五
味入五臟,如酸味入肝、甘味入脾、咸味入腎等,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,會加
強肝的功能,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,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。有鑒于此,
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,以防肝氣過于旺盛。而甜味的食物入脾,能
補益脾氣,故可多吃一點,如大棗、山藥、鍋巴等。

END